材料: 教师为了帮助大班的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,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育,专门制作了一套“春天”的拼图(如图1)。拼图底板是若干道10以内计算题,每一小块图形的正面是春天景色的一部分,背面是计算题的得数(如图
2021-10-04 16:01 中山人事考试网 来源:广东华图教育
![](https://gd.huatu.com/zt/images/star2.png)
主观题
材料: 教师为了帮助大班的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,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育,专门制作了一套“春天”的拼图(如图1)。拼图底板是若干道10以内计算题,每一小块图形的正面是春天景色的一部分,背面是计算题的得数(如图2),教师希望幼儿根据计算题与得数的匹配找到拼图的相应位置。然而,材料投放后,教师却发现许多幼儿不用做计算题就能轻松完成拼图,也未对图片中的季节特征产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。 问题: (1)请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角度,分析这一拼图材料的投放,对达成教学目标是否适宜?(2分)为什么?(4分) (2)该材料在设计上存在什么问题?(10分)请提出改进建议。(4分)
![](https://gd.huatu.com/zt/images/star.png)
正确答案:
![](https://gd.huatu.com/zt/images/star1.png)
[华图教育题目解析]:(1)不适宜。因为幼儿对于科学经验的获得是通过接触自然、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获得的,而不是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。 (2)存在的问题如下: ①内容设置本末倒置了,过分注重抽象的计算,如材料中“教师希望幼儿根据计算题与得数的匹配找到拼图的相应位置”。 ②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,体验探究过程,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。科学材料的投放应该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能力,但是案例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幼儿比较熟悉,没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。 ③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,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,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,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。 具体建议如下: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具体形象的事物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。
以上是关于材料: 教师为了帮助大班的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,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育,专门制作了一套“春天”的拼图(如图1)。拼图底板是若干道10以内计算题,每一小块图形的正面是春天景色的一部分,背面是计算题的得数(如图的参考答案及解析。详细信息你可以登陆中山公务员考试网。如有疑问,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。点击咨询>>>
特别说明:华图题库系统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,全面覆盖公务员考试、事业单位、教师招聘、职业资格、医卫类、计算机类等领域。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,助您不断前行!关注广东华图教育微信gdhtgwy,政策问题实时答,考试信息不漏看。
华图题库平台所收集的试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维护您的合法权益。
(编辑:中山华图)